造车,不再是互联网玩家的专利


提及造车,很多人的脑海里最先浮现的是造车三剑客的身影以及苹果、小米、腾讯、阿里等科技巨头投身到造车领域的消息。似乎,造车一直都是以互联网玩家为代表的科技玩家的专利。的确,从早期参与到造车领域的玩家类型来看,互联网玩家占据了很大的份额。

造车,不再是互联网玩家的专利

这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后来的人们会将造车看成是互联网玩家们的专利,也能够说明为什么我们在造车领域看到了那么多与互联网发展相类似的场景。但是,如果我们因此就将造车看成是互联网玩家们的专利,而忽略了造车本身所带来的深度改变,那么,所谓的造车的确就成了互联网玩家们的专属。

当造车的发展开始走向深入,特别当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变得越来越明显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玩家加入其中,所谓的造车,早已不再是那个被互联网玩家包圆的存在,而是成为了各式各样的玩家都开始觊觎的肥肉。

除了不断有科技类型的玩家投身到造车领域之外,我们还看到了传统车企开始关注造车,甚至是和汽车完全搭不上关系的玩家也开始投身到了造车的领域里。于是,造车开始从一个将互联网式的模式应用到汽车领域的概念,变成了一个对汽车工业,乃至对汽车本身进行深度改造的存在。

换句话说,现在的造车并不仅仅只是用互联网的方式来造一台汽车,更不是我们口头上提到的新能源汽车,而是变成了一个深度改变汽车工业,乃至深度改变汽车本身的存在。当所谓的造车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之后,我们再去理解造车就已经不能够再去用传统的逻辑和思维来看待,而是要站在新的角度来思考和探讨。

前些日子,吉利汽车又是造手机,又是放卫星的操作,让很多人直呼看不懂,甚至还有人说吉利汽车在打概念。我认为,之所以会有人对吉利汽车这番操作看不懂,在很多情况下,主要是因为他们并不了解汽车工业正在发生的深刻改变所导致的。同样地,他们也不会理解未来的汽车将会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承担一种怎样的角色。

如果站在这样的角度来看待那些人对于吉利汽车的质疑,我们就会很释然。我相信,如果他们真正明白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真正明白未来汽车将会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承担怎样的功能和作用,他们就会对吉利汽车的操作理解,更加会明白吉利汽车究竟在下一步怎样的大棋。

其实,除了吉利汽车之外,我们还看到了很多传统车企开始投身到造车的领域里,奔驰、大众等诸多传统车企都开始投身到造车的领域里。随着传统车企的加入,造车领域里的玩家类型又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这些玩家的加入,不仅让造车领域的竞争变得激烈了,而且还让造车的概念有了长足性的发展。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说的造车已经不再是几年前的造车,更不是用互联网的思维来造车,而是一场针对汽车工业所开启的全新革命。

当造车行业的发展进行到这样一个阶段之后,玩家们之间的竞争同样不再是我们以往所看到的类似互联网式的跑马圈地般的竞争,而是开始进入到一种立体式、多元化的竞争阶段。在这个阶段,考验玩家们的将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资本运作和营销推广上能力,而是开始更多地转移到行业本身,即如何改造传统汽车的生产逻辑以及如何对汽车赋予新的功能和作用。

同样地,在这样一个阶段,所谓的造车,早已不再是互联网玩家们的专利,而是变成了一个新旧玩家共同角逐的新战场。尽管互联网玩家早早地加入到了造车的行列里,并且凭借着他们对于互联网的深刻理解,找到了互联网与汽车的最佳结合方式,但是,新的玩家的加入,特别是传统玩家的加入,他们对于汽车的理解,特别是对于汽车工业的理解要比互联网玩家要多得多。

这就预示造车行业的竞争必然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样一个阶段,真正考验玩家们的将不再仅仅只是能源和动力方面的优化和提升,而是更多地是对于汽车的理解,以及对于汽车工业的理解。可以肯定的是,在接下来的竞争当中,谁能够赋予汽车以新的角色和定义,谁能够真正让汽车工业有一个彻底而又全面的改造,谁就能够在这样一个阶段获胜。

按照我的理解,早期的造车,更多地体现的是互联网玩家的弯道超车的能力,而现在的造车,更多地体现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玩家以及与传统车企为代表的玩家同场竞技的能力。诚然,以互联网玩家为代表的科技企业的确了解用户,的确能够快速建筑起来规模效益,但是,如果仅仅只是以此为主要竞争力,而忽略了对于汽车的深度理解,特别是对于汽车在未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所承担的角色和地位的认知,那么,他们在早期所建筑起来的优势,势必会有被击溃的风险。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看待吉利汽车又是做手机,又是放卫星的问题上,不能仅仅只是一笑了之,而是要更多地看到在这种现象背后透露出来的传统车企对于汽车的深度理解,以及对于未来汽车发展的深度思考。只有真正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意识到现在的造车早已不再是互联网玩家们的专利,我们同样也会明白,未来的汽车同样也不会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样子。

我试图用“深水区”来定义现在的造车市场,但是,后来发现,用“深水区”来定义现在造车行业的发展也不准确。因为现在的造车市场还没有发展到玩家们同时拥挤在一个相同的赛道上情况。当造车开始一个多点开花的状态,这就说明,人们对于造车的理解还没有达成一个明确的方向,所以,他们的竞争还不是针尖对麦芒的竞争,而是更多的是基于自身对于造车的理解所进行的竞争。如果用“深水区”来形容现在的造车领域,似乎有些为时过早了。

当越来越多的类似吉利汽车这样的传统车企开始加入,只能告诉我们,现在的造车已经不再是互联网玩家们的专利,更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那个样子。所以,未来的汽车市场,究竟是新势力的天下,还是旧势力的领地,一切都还未知。同样地,造车领域的修罗之战还远未出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