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创业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盘点中国互联网创业史


国内互联网创业史,就是一部搜狐的“围剿”史

如果要探讨中国互联网的历史,那么相比BAT,张朝阳和他的搜狐才是开篇的重中之重。

重点并不仅仅在于搜狐是中国互联网门户时代的开创者,让无数国内网民与互联网结缘,而站在如今热火朝天的互联网创业大潮往回看,搜狐有着至关重要的历史意义——中国民间第一例天使投资案例

今年2月的一天晚上,搜狐媒体大厦亮起了数字19的灯。19岁的搜狐,生日分外沉默。遥想当年,马云去搜狐应聘被刷了,而如今搜狐的市值和阿里巴巴相差了170倍不止;当初优酷创始人古永锵还是张朝阳的得力属下,而近年最为重视的搜狐视频却被“搜狐系”的爱奇艺、优酷网(现合一集团)打到身处水深火热之中。

国内互联网创业史,就是一部搜狐的“围剿”史

“围剿”搜狐,成了国内互联网创业下半场的一出重头戏。

国内互联网的拓荒者

时间倒回至那个互联网的蛮荒时期,同一批的创业者里像张朝阳这样的资优生不多: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MIT(麻省理工大学)物理学博士;博士毕业后继续在MIIT从事博士后研究……

“在物理实验中,我发现,我是个操作型的人,特别注重结果,不能容忍搞一套理论,而这套理论要在100年之后才能得到验证。”

实验室里日复一日的生活让张朝阳开始思考改变,决定在另一个行业谋求发展。

在寻求其他行业机会的这段时间里,张朝阳在1994年成为MIT亚太区地区互联网的联络人,而彼时国内的中科院、北大和清华才刚刚在世界银行的资助下连上互联网。

与国内互联网万物初始的萌芽状态不同,90年代中后期的美国互联网可谓欣欣向荣。张朝阳亲眼目睹了美国在线(AOL)的超常规发展,见证了雅虎在华尔街上市,硅谷随处可见的创业更激发了他内心回国创业的热情。

1995年10月31日,在31岁生日的这天,张朝阳登机回国,希望创业能够为自己带来“新生”。

张朝阳在美国多年,创业的一开始便接触风险投资为公司融资。此时,绝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仍保持着相对模糊的概念,美国投资人根本不相信中国创业者,也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反观国内,连风险投资的概念都没人知道,张朝阳的融资之路走得步履维艰。

“那两三个月里,我经常往返于中国、纽约和波士顿之间。他们把我耍得团团转。”

为了给投资人打一个电话,他在公用电话亭排队,甚至被投资人赶出办公室。好不容易收获第一笔融资,22万美元最后只到账了17万美元。

国内互联网创业史,就是一部搜狐的“围剿”史

1996年,全国网民仅10万人,不及现在的1/7100(根据CNNIC2016年6月报告),甚至直到年底,中国的第一家网吧才开业。几经曲折,张朝阳在那一年的8月注册成立了ITC爱特信公司(搜狐前身),带着国内民间第一笔天使投资。

耗费了一年时间探索,张朝阳和爱特信寻到了挖掘互联网流量金矿的铲子——超链接。模仿雅虎(Yahoo)注册了Sohoo的网络域名,靠着超链接,爱特信在1998年推出了中国首家大型分类查询搜索引擎。搜狐品牌的诞生,打开了国人新世界的大门。

“出门靠地图,上网找搜狐”的国内互联网时代很快到来,搜狐成了无数国人触网的第一步。张朝阳开始着手写第二轮融资的商业计划书,在这份商业计划书中,他预言:

“一个商业网站应该是资讯和导航,门户的特征是信息的集合者而不是制造者。”

解决第二轮融资难题和与资本方的博弈后,搜狐推出新闻及内容频道,与传统媒体竞争资讯,并借鉴了雅虎的分类、导航模式,中国综合门户网站的雏形基本成型。张朝阳的搜狐与王志东的新浪,丁磊的网易三雄并起,在中国网民首次突破100万的1998年,开启了中国的互联网门户时代。

张朝阳本人因此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50位数字英雄”之一,先后登上了“财富”论坛和《亚洲周刊》封面。

经历过2000年的纳斯达克上市与互联网泡沫,2003年前后的张朝阳与搜狐仍野心勃勃,对外收购了校友录ChinaRen、游戏媒体17173和地产资讯网站焦点网,对内要求刚研究生毕业的王小川(现搜狗CEO)“带着六个人灭掉百度”,拍板王滔(原畅游CEO)入主搜狐游戏,并孵化培育出了日后极具价值的搜狗,和集团的ATM机——畅游。

张朝阳梦中“搜狐帝国”的初具规模。

搜狐的命运转折点

仿佛一根绷紧的弦突然松了,2005年前后,张朝阳开始频频登上娱乐版头条,有人甚至把这种现象称为“注意张朝阳经济”。张朝阳一会是带领孙楠、李冰冰等明星组成登山队登峰,一会又在中关村搜狐大厦的顶层玻璃屋,与娱乐明星聚会。

“当时我对产品技术不够重视,也不够勤奋,只是飘飘然享受自己的Feel。记得有一次晚上我在酒吧唱歌,马云因为收购雅虎也在北京,于是我就叫他出来玩。结果他夜里12点才过来,待了半小时就走了,因为他还要回去接着干活。”

自上而下的影响,无形中酿成了搜狐悠闲、宽松的工作氛围,而与此同时,诸如BAT的对手们却正在奋起直追。

2002年,张朝阳做客《财富人生》,穿西装打领带,正襟危坐,双眼炯炯有神,谈笑间对搜狐未来的发展满怀信心。时隔5年之后,当张朝阳第二次坐在《财富人生》的演播室时,要面对的却是主持人“搜狐已经退出互联网第一集团”的质疑。

国内互联网创业史,就是一部搜狐的“围剿”史

从左至右:2002年与2007年的张朝阳

正是在张朝阳迷失、享受的期间,搜狐内部陆陆续续有人出走另起门户。古永锵是搜狐的第一位高管,也是搜狐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他在2005年辞职创业,放言:“我希望去一个100人以下的公司创业,再次创业,我要做老大。”

古永锵的出走打开了洪水的阀门,一时间,出身搜狐系的创业者越来越多,名声也越来越响,爱奇艺龚宇、知乎黄继新、人人网陈一舟、酷6网李善友、蚂蜂窝吕刚……

国内互联网创业史,就是一部搜狐的“围剿”史

根据微链平台数据显示,搜狐出身的创业者,深扎文娱领域。这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张朝阳和搜狐的娱乐基因,而在互联网视频领域,搜狐系几乎包揽了头部阵营,如优酷、爱奇艺、酷6网等。

国内互联网创业史,就是一部搜狐的“围剿”史

2009年,门户时代一去不复返,搜狐网站广告营收开始下降,业务单一的劣势也越来越明显。面对BAT们的强势崛起,张朝阳却在2010年到2012年期间接连两次“闭关”。等他2013年走出抑郁症宣布出关,互联网世界早已变天,张朝阳只能打趣自己“刚刚从外星球归来”:

“现在大家都在玩微信。这是我闭关出来后,发现的最大的一个变化。”

轰轰烈烈的内部孵化

酷6网创始人李善友(原搜狐高级副总裁兼总编辑)曾说过:“凡是张朝阳直接管的部门很少有成功的,但离开搜狐的人都很怀念张老板,再也遇不到像他那样给予下属宽松信任空间(的老板),否则,搜狐也不会出产如此多的成功创业者。”

高管的连续出走到底是刺激到了张朝阳,另一方面,由于搜狐微博等项目搁浅,冗余的部分员工无法转岗也不方便裁员,出于试验和消化成本压力,2013年5月,搜狐内部开始启动“悬崖计划”。

从“悬崖计划”的定名便可窥见张朝阳背水一战的决心,张朝阳还对计划内项目做出“未来引入外部投资,待合适时机或做独立分拆”的承诺。

4个月后,悬崖计划的第一个项目,定位于手机社交广播的“蓝莓”获得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随后孵化出的三个项目,以唐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取名,分别叫做“野火”、“春风”和“又生”。

只可惜现实和张朝阳的决心背道而驰,“蓝莓”的融资历史永远停留在了2013年的9月,官网早已无法打开;被赋予诗意的视频应用“野火”、阅读应用“春风”和招工应用“又生”或关或停;甚至连“悬崖计划”的负责人方刚也早已离职。

同是创业,内部孵化突围和外部从零开始,搜狐人的创业呈现出两条截然不同的创业轨迹。或许正如张朝阳反思的那样:

“当时我认为自己是最聪明最牛的人,失去了谦卑感。我的管理模式也很有问题。一个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没有创始人盯着就散架了,因为创新来自于创始人的冲动和激情。但创新也容易被创始人的基因和他的性格绑架,创始人会成为公司的天花板。”

时势造英雄,回首过去的每一次尝试,每一次如搜索、社交、微博等创业热点,搜狐都拿到了入场券,最后却都没了踪影。门户网站形势大不如前,SNS社交尝试“白社会”不行了,游戏媒体17173卖掉了,与新浪的微博大战失败了,就连搜狗都被腾讯战略入股了。

创业二十余载,张朝阳的对手从新浪的王志东、网易的丁磊、腾讯的马化腾变成了小他20岁的张一鸣。2016年,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年过50的张朝阳仍掷地有声:

“中国互联网是由搜狐开启的,在中国互联网走向下半场开始的时候,搜狐将重新回到舞台的中心,来实现我们的理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